我了解到 Deepcr 模型虽然能力强大,但对算力和卡数要求很高,并不是所有开发者都能轻松驾驭。不过还好有蒸馏版模型,它基于千问 2.5 的模型结构,通过 DeepSig 1.5B 生成用例对千问模型进行 SST 监督微调,不同规格的模型在呈现能力和运算需求上各有不同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。
镜像烧录的时候要注意,不同算力的开发板对应不同的镜像,8-12T 和 20T 的镜像可不能混用,不然开发板根本跑不起来。跑小规格大模型时,记得配置 scope 虚拟空间,就像给机器腾出更多的工作空间,让它能更顺畅地运行。
模型调试适配部分,用 UT 测试来检查模型很方便。设置好环境变量,找到对应的测试脚本执行就行。不过为了能精准定位问题,可以开启同步设置太,能一下子找到问题所在。
遇到算子不支持的问题,把 Tensor 类接口换成 OPS 类接口,走 aclop 算子路线,很多时候就能解决,这就像换了条路走,避开了障碍。损失函数报错时,用 MindSpore OPS.primitive 里的接口替换,再注意一下输入数据类型和输出格式。还有参测索引和切片报错,把 tuple 转换成 Tensor 就行。
LoRA(Low-Rank Adaptation)微调策略,核心是冻结模型原始参数,仅更新 Attention 层旁支的低维矩阵 A 和 B 。这一设计极为巧妙,在香橙派 OrangePi AIpro - 20t 开发板实践时,明显感受到其 “高效” 优势 —— 无需对海量原始参数全盘更新,大幅降低了计算资源消耗与存储压力。以我们使用的 huanhuan 数据集(源于《甄嬛传》剧本的 QA 问答对)微调为例,原始模型参数庞大,但 LoRA 仅聚焦关键旁支矩阵,让开发板也能承载微调任务,这对于硬件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场景,有着突破性意义。
从环境准备到最终推理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新知。环境配置时,需精准适配 CANN、MindSpore 版本,处理 Swap 配置、Gradio 安装等细节,这让我对昇腾生态的依赖关系理解更深刻。模型微调阶段,超参设置(如 TrainingArguments)、数据集处理(huanhuan 数据集的适配),以及面对算子缺失、损失函数报错等问题时的排查与修复,锤炼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。推理环节,从基础交互到禁用多线程、JIT 优化,逐步挖掘性能提升空间.
香橙派 OrangePi AIpro - 20t 开发板,作为实践载体,让理论落地。从镜像烧录、远程连接的基础操作,到承载模型微调推理的实际运行,我切实体会到 “硬件 + 框架 + 模型” 协同生态的力量。